周易哲学思想对中国风水理论的影响

时间: 2016-01-23 02:57     来源:
          在中国传统文化史上,《周易》具有极为重要的地位,汉代将其奉为儒家经典之首,魏晋南北朝时列其为“三玄”之一(即《老子》、《庄子》、《周易》),唐代修撰《五经正义》,《易》为首经,宋代注解《十三经》,《易》为第一经,元、明、清三代,《四书》、《五经》为钦定教材,《易》居“五经”之首,这部古代哲学文化典籍,体现了中国人的形象思维、辩证思维和整体思维,对中国思想、文化和民俗等诸多领域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。风水做为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,也深受其影响。

          “风水”的定义,最早见于晋代郭璞《葬书》:“葬者,乘生气也。五气行乎地中,发而生乎万物。人受体于父母,本骸得气,遗体受荫。《经》曰:气乘风则散,界水则止。古人聚之使不散,行之使有止,故谓之风水。风水之法,得水为上,藏风次之”,郭璞从《周易》“气”论基础上提出了“风水”的概念。“风水”是中国古代特有的一种文化现象,旧指住宅基地、坟地等的自然形势,如地脉、山水的方向等,认为住宅基地或坟地周围的风向水流等形势,能招致住者或葬者一家的祸福,同时也指相宅、相墓之法;现代风水多强调人与自然环境的统一、构建和谐的居住空间。“风水”理论在其诞生和发展的过程中,深受《周易》哲学思想的影响,具体表现在如下几个方面:

一、“天人合一”的哲学观

          《周易》的“天人合一”哲学观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。首先是“三才之道”,《系辞》说:“《易》之为书也,广大悉备;有天道焉,有地道焉,有人道焉。兼三才而两之故六;六者,非它也,三才之道也”,这里结合卦、爻的组成形式讲述天、地、人三才之道,体现了三者有机统一的整体哲学观;其次是天人合德,《文言》说:“夫大人者,与天地合其德,与日月合其明,与四时合其序,与鬼神合其吉凶,先天而天弗违,后天而奉天时”,意思是德行高尚的人,应该深明宇宙奥妙,遵循天道运行规律,达到物我圆融的境界。

          中国风水追求择地、方位、布局与天道自然、人类命运的协调关系,恰契合《周易》“天人合一”的哲学观。一是基址的选择,即选择“藏风纳气”的天然地形;二是对居住处的布置和处理,包括自然环境的利用和改造,房屋的朝向、高低、大门、水口等的定位与调整;三是增加装饰,以满足人们避凶趋吉的心理需求。这样做的目的就是为了合乎天道,达到人与环境的和谐发展,是典型的“东方生态智慧”。

二、气论

          《周易·说卦》曰:“天地定位,山泽通气”,山泽通气,然后能变化,既成万物也,“物”是由山泽“精气”的流动转变而生化出来的,《系辞上》曰:“精气为物,游魂为变,是故知鬼神之情状。”据王弼解释说:“精气烟煴,聚而成物。聚极则散,而游魂为变也。尽聚散之理则能知变化之道,无幽而不通也。”也就是说“气”聚则成物,散则成游魂,因此,明白了“气”“聚散”的原理,便能够知道变化的道理。而且“气”讲究的是“同气相求”,性质相同的“气”会互相吸引,聚在一起,《乾卦·文言》曰:“子曰:同声相应,同气相求。水流湿,火就燥,云从龙,风从虎,圣人作而万物睹。”因此,物必须要“气”相聚才会生,而相聚的基本条件是“同”,有“同”才会“感应”,相互“感应”了才会“相与”,才会“通”,才会有“变化”,充满生气的万物才会形成,圣人明白这种变化的道理,所以能够达到无所不知的境界。人需要了解大自然的生命奥妙,与自然和谐相与,最终才能实现自身的蓬勃繁衍发展。

          风水理论发挥了《周易》以及历代关于气的论述,强调气在风水中的作用。郭璞《葬经》中通篇充满“气”的概念。气无所不在,其表现形式多种多样,“夫阴阳之气,噫而为风,升而为云,降而为雨,行乎地中,而为生气。夫土者气之体,有土斯有气。气者水之母,有气斯有水。《经》曰:土形气行,物因以生。夫气行乎地中,其行也,因地之势;其聚也,因势之止。《经》曰:形止气蓄,化生万物,为上地也。《经》曰:地有吉气,土随而起。支有止气,水随而比。”风水讲究寻龙点穴,本质是寻找龙脉之“气”的行走与止聚。“气感而应,鬼福及人”,死者安葬需选择有“气”之地”,“气乘风则散,界水则止”,所以要选择得水藏风的宝地,才能聚气、止气,才是好风水,才能够福荫后代。

三、阴阳平衡思想

          阴阳平衡是《周易》的重要思想,《系辞》和《说卦》有多处谈及阴阳。“阴阳不测之谓神”,说阴阳的不可预测和认识性;“阴阳之义配日月”,从“日月”的运行和特性来了解其义;“观变于阴阳而立卦”,通过观察天地阴阳变化,可以设立卦象来加以认识;“阴阳合德,而刚柔有体”,可以从中领悟阴阳合美、刚柔有位之奥妙。

          《周易》阴阳思想被风水学充分吸收,阴阳平衡成为风水学说的重要原则之一。山为阴,水为阳;静为阴,动为阳;山北为阴,山南为阳;山高为阳,水低为阴等,即便在平原地带,也以高一寸为山阳,矮一寸为水阴来论。大的格局上风水讲究“负阴而抱阳”、“背山而面水”,具体点穴中,也讲究阴阳平衡,来龙为阴,朝向为阳,龙与向之间寻找合适的平衡点即为最佳的穴位。《国语·周语》中说:“阴阳序次,风雨时至,春生繁祉,人民和利,物备而乐成”,阴阳平衡的地方才具备人们繁衍生息、安居乐业的环境物质条件。山无水不变,水无山不合,动静咸宜,阴阳和谐,才是风水中的《周易》之道。
四、“保合太和”的和谐观

          故宫有太和殿、保和殿、雍和殿,其名称来自于《周易》。《乾》卦中说:“乾道变化,各正性命,保合太和,乃利贞”,这里的“太和”,指至高、永恒的和谐;“保合”是指阴阳双方保持在一个统一体中,结合而不分离。只有阴阳不分离,才能实现阴阳和谐协调,只有阴阳始终和谐协调,才能保持阴阳不分离。故“保合”与“太和”是互为前提的,而阴阳交感是阴阳和合的最高境界。

          风水的核心就是追求和谐,自然环境本身的和谐,大环境与小环境的和谐,人与居住环境的和谐。居住环境不和谐,就有了风水理论中所称的“煞”,制煞、化煞的目的,就是为了保持和谐,至少是达到心理上的“和谐”。

          风水学中有一个重要的原则,就是因地制宜,就是根据环境的客观性,采取适宜于自然的生活方式。《大壮》卦说:“适形而止”。中国地域辽阔,气候差别很大,土质不同,建筑形式也不同。人们认识世界的目的在于改造世界为自己服务,改造风水是风水理论中的一个重要方法,四川都江堰是改造风水的成功范例,北京城中到处是改造风水的名胜。风水的煞与冲,也都可以通过改造风水来化解,以期达到“保合太和”的居住环境。

五、“曲成万物”的审美观

          《系辞》说:“范围天地之化而不过,曲成万物而不遗”,人与自然关系应该是一种创造和顺应相结合的关系。一方面人为了更好地生活就必须改造自然,使之有利于人的生存发展;另一方面,这种创造又是有限度的,它要顺应自然界自身发展的规律,绝不能逆天而行。只有这样,才能达到恰如其分、成全万物的天人相互协调的理想境界。曲成万物是宇宙法则,天地万物的变化与发展是迂回曲折、无往不复的,老子有“曲则全”、“大直若曲”之说,孙子兵法中也有“以迂为直”、“以柔克刚”之法。

          中国风水在选择基址或墓穴时,一方面选择大自然中的上风上水、龙真穴的之地,最大可能的将风水理论与大自然的鬼斧神工相契合;另一方面,对既得的风水之地进行人为改造,如人工堆成案山、布局明堂水等,以期达到风水的最佳布局。“曲成万物”思想也影响着风水理论的形成与发展。风水讲究山势绵延,水路曲折,草木繁茂。强调“得水为上”,认为其形状、位置、流向、清浊与周围生活者的吉凶祸福息息相关。不仅要求水质好,而且要求水流形状上以屈曲为上,最忌“直去无收”。风水把婉转缓流之水称作有情之水、聚气之水,九曲水入明堂被视为“大吉”之象;而把咆哮湍急、直来直去之水称作无情之水,去水直流、后水直冲被视为“大凶”之象。现代城市中道路等同于“河流”,“环抱有情、反曲成煞”,弯抱形成“玉带缠腰”的有情之局,风水理论视其为富贵如意、财源广进的“风水宝地”。而且在居室之内的“气论”中,风水亦讲究“气喜曲不喜直”,认为“曲则生情直则生煞”,当有两气直进直出之时,常用玄关加以阻挡,使之形成“曲”的走向。

六、方位观念

          《周易》谈及“位”有90多处,强调“中正”、“得位”、“吉位”,警戒“失位”、“凶位”,《乾》、《坤》二卦可为典型例证。《乾》卦曰:“大明终始,六位时成。”何谓“六位”,据《焦氏易林·易林卷第四》解释:“天地即乾坤二卦,六位:震、巽、坎、离、艮、兑”,“六位”即指雷、风、水、火、山、泽,这里其实说的是宇宙万物的形成阶段,万象更新,生机勃勃,这是所谓“成”,也就是“得位”。《坤》卦:“君子黄中通理,正位居体,美在其中,而畅于四支,发于事业,美之至也。”这里的“位”指人类学习宇宙天地之道,而端正自己、修身养性,身心皆达到美的境界,即“正位”,也就是“合位”。另外,《周易》中有五位概念,所谓五位,是指大衍之数中的五个天数1,3,5,7,9;五个地数2,4,6,8,10,“五位相得而各有合”,1与2相得,3与4相得,5与6相得,7与8相得,9与10相得,“五位”之名强调的也是“得位”和“合位”。1、6北方水,2、7南方火,3、8东方木,4、9西方金,5、10中央土。《周易》中有众多牵涉到方位的概念,有四象、河图、洛书、九宫、先天八卦后天八卦、十二辟卦、二十四山、卦气图、六十四卦圆图等,其中前四种是方形的方位,后六种是圆形的方位。圆形方位从东西南北四位发展到八卦的八位,十二辟卦的十二位,二十四节气的二十四位,卦气图的七十二位与六十位,直至六十四卦圆图的六十四位。

          《周易》的方位观念对风水理论有深远的影响,不同的理气门派对方位的认识也不尽相同。将八卦方位直接放在平面图上,根据八卦各个方位所代表的含义与实际地形相比照,可以初步判断基址的吉凶。风水家又将九宫与九色相配,成为“一白、二黑、三碧、四绿、五黄、六白、七赤、八白、九紫”,玄空飞星根据一定的法则排出吉凶之位,再辅以阴阳理论来选择风水较佳之地,在后来的发展中,五行相生相克也参与其中,成为风水理论的重要原则之一。

          最后,“风水”的问题,无非是生与死如何“安”的问题。生人居住环境的选择和创造,是通过对建筑、园林以及环境的美化来求得人与自然和谐共进;墓地的选择,是对先人的一种尊重和悼念,同时也对生人的生活寄寓着一种美好的祝福。古人对“风水”的重视,馈赠给后代大量宝贵的文化遗产,至今仍有相当高的审美价值和借鉴意义。当然,我们也不能盲目夸大风水的作用,春秋时吴国都城、秦都咸阳城、东汉洛阳城,清代北京城,无不是按照周易象数、风水理论建筑改造的,但他们的帝国统治者却一代代衰落了,殊不知,风水只是《周易》中所讲的“形而下”的器,如果不追求“形而上”的道,不以“德”修身治国,而只单纯追求外在的“器”的建造,达不到天人合一的境界,最终自然不会亨通。

          《周易》对风水理论的影响不仅仅限于天人合一、阴阳平衡和气感而应等思想,两者之间的关系需要进一步的学习与探究。
王易居士2015.10.24
精品测算
  • 出生日期
  • 出生时辰
  •     性   别

栏目导航