周易占卜的逻辑、揭穿“中国思维”属于巫术的真相

时间: 2017-08-05 13:32     来源:
  尝试用最简单的语言说清楚传统文化的逻辑,似乎不并不容易。可事实上,中国人的思维方式一点也不复杂,用符号表示就是:因为A,所以B。仅此而已。为什么研究传统文化的学者总是在这个问题上东拉西扯,“中国逻辑思想史”出了一本又一本,莫明其妙的宏篇大论出了一篇又一篇,大师们使出了浑身解数拼命把“中国逻辑”往理性逻辑上靠,可终究还是改变不了“中国逻辑”属于占卜思维的事实。
  值得一提的墨辩,还算不上严格意义上的逻辑学,况且早已经被国人丢弃了二千多年,其对“正统”文化的影响也几乎等于零。把墨辩放在现代逻辑学面前更是一文不值,著述者借墨辩作“骄傲”的历史叙述,这种“骄傲”感实在令人恶心。墨家学说的消失是整个民族知识精英的耻辱,是传统文化与逻辑理性绝缘的一个标志性事件。没有了墨子,“中国逻辑”永久凝固在了“因为A,所以B”的格式上。巫术圣学成为独尊,占卜逻辑灌注了国人的大脑,从此理性思想变成了断头的禁忌。

  “因为A,所以B。”来自占卜:

  《周易》中乾卦,九二:见龙在田,利见大人。

  因为“见龙在田”,所以“利见大人”。

  参考译文:因为龙星出现在天田星旁,所以王公大人该现身了。

  由于汉字的象形意义,所以才有了关于“名”之“象”与“名”之“实”的争论。如果是字母ABC,自然不会产生“象”的问题,也不会有“名”、“实”之争。而占卜逻辑的依据恰恰就是这个“象”,没有这个“象”,也就不会有“所以B”的结论。“见龙在田”与“利见大人”之间具有卦象上的相似性而已,这一点正是体现出“中国思维”的巫术本质。

  乾卦:元亨,利贞。《象》曰:天行健。君子以自强不息。

  因为“天行健”,所以“君子以自强不息”。

  这是孔子“吾求其(指《易》)德而已”的注解,也就是说,孔子用《易》占卜到的B是道德。同样是乾卦,周易标注的是“元亨利贞”四字,讲的是吉凶祸福;而孔子卜出的却是道德判断。这里,“天行健”与“君子以自强不息”也是具有卦象上的相似性。

  中国文化保留下来的早期“思想”积累,基本上都是来自于巫觋的占卜思维。“因为A”实质上就是指“占卜相A”,“所以B”实质上是指“占卜结果为相B”,A与B具有卦象上的相似性。《周易》里记载下来的卦爻之辞应当是占卜之后又已经通过了验证的结果。由于古汉语的极简,且早期汉字的功能局限于巫术活动,对《周易》卦爻之辞的解读和想象空间便极其宽泛。因此,继《周易》之后出现的先秦“文化”,基本上保持着占卜逻辑的思维特征。

  孔子“以《易》求德”的同时,法家以《易》变法求术,阴阳家以《易》求谋,兵家以《易》使诈,文学上的“比兴”手法更是直接拿占筮之辞咏诗诵文。大量源自古老的占卜筮辞和占卜“智慧”流传至今,其原始的占卜逻辑也因此完整保存下来。汉字的象性特质几乎固化了国人的思维习惯,这使得中国人在通向理性思想的道路上,比其他民族走得更加艰难。现在的许多文化学者一直在努力给古人留下的文献注入理性的语意,可是没有严谨的理性逻辑链,注入再多的理性也是牛头不对马嘴。

  占卜的逻辑永远占不出理性,无论你有多么善良的愿望,占卜逻辑中都隐匿着无穷的恶。就如“无论黑猫白猫,抓住老鼠就是好猫”这样的圣人语录,在中国文化语式中就是一句占卜之象,怎么解读全在巫觋士人。有人解释“不论黑白”是“不论姓资姓社”,也会有人解读为“不论手段”、“不论善恶”;“抓住老鼠”被人解读为“解决问题”,也有人理解为“捞到利益”。实际的结果已经告诉我们,哪些人才是真正读懂了“猫论”的巫觋。如果硬要说某位大师的解读才是“最最准确”,我只能说你还在放屁。圣人的语录从来就是叫愚民“误解”的,只有理性主义者才会尽力讲究精确。

  周敦颐的“爱莲说”就是一篇典型的儒家占卜文字,从一朵莲花能卜知“出污泥而不染”的“君子道德”,正是孔夫子的拿手功夫。周兄无非是自诩爱莲者,“君子者也”。文中提到菊代表“隐逸者”,牡丹代表“富贵者”,想必这位仁兄很擅长于花占。

  上世纪五十年代的“百花齐放,百家争鸣”,就是一次极著名的圣学占卜考试。许多接爱了现代理性思想的文化界人士,或许是忘记了自己身处于一个圣学文明古国,又或许是他们根本就没有好好研习过圣学,因此没能通过这场事关身家性命的占卜考试。占卜圣意不仅不需要理性,而且最忌讳理性,在圣学强势的国家,与圣权圣人进行任何理性的论辩都是极其愚蠢的行为。

  再譬如:“大海航行靠舵手,万物生长靠太阳,雨露滋润禾苗壮”是三句并列的卜辞,结论自然是“干革命靠……”。

  在我看来,所谓“中国逻辑”,其实就仅有一条:“识相,明道”。“识相”是识万物之相,识猫相、识花相、……总而言之都是识圣相;“明道”是明猫道、明花道、……归根结蒂就是明圣道。其它逻辑在中国行不通,除非是砸了圣相,灭了圣道,让大大小小的圣人一个个消失。占卜逻辑属于圣学的巫觋世界,理性逻辑属于思想自由的人类社会。当理性逻辑被视为禁忌,人们丧失了理性思考的权利,就会沉溺于圣人梦幻之中,而巫觋的占卜逻辑便会大行其道,颂圣造圣理所当然地成为文化主弦律、正能量。

  中国文化里,胡诌的占卜“逻辑”圣话很多,但都属于“识相,明道”的范式,这里转一个文字占卜故事,供大家玩味。

  曾经一人书“茆”字求算命先生问婚姻,算命的说:“婚姻极易成,但该女子是妓女啊,老兄何故留恋对方呢?”那人笑道:“真的是!这一个美妓与我相处时间挺长了,如今她有从良之愿,我欲娶她做老婆,不识字理若何?没想到先生真可谓神算啊。”算命先生说:“‘茆’字全是残花败柳之象,所以知其为妓也。该字末笔从节,还是可以从善的,老兄娶之不错啊。”

  揭穿“中国思维”属于巫术的真相,让一些巫觋士人很是难堪,他们打出捍卫传统文化、捍卫民族精神、捍卫民族智慧的大旗,其实,在他们手里的这些“大旗”仍然只是一些“占卜之相”。传统文化中的“识相”,不乏对客观世界真实性的认识;“明道”中也包含了诸多被实践证明的经验知识判断,但这并不能证明“识相”与“明道”之间的“占卜逻辑”关系的准确性和有效性。就如上面故事里的测字,纵然“茆”字是“残花败柳”之相,跟卜筮对象是不是“妓”并没有任何关系。而“中国思维”却通过主观意念上的相似联想,在两者之间建构起中国特色的“占卜逻辑”,并以此逻辑链接成圣学文化的全部心术智慧体系。套用《红楼梦》里的一首诗,真是“满纸荒唐言,一把辛酸泪。”都寻圣人梦,几人得善缘。

  “中国思维”凭借“巫史之途”建立起来的“中国传统”、“中国精神”、“中国道德”早已经溶入中国人的血液之中。我们以理性客观的眼光看待自己的文化,否定“巫史之途”,否定“占卜逻辑”,否定“中国思维”并非是要完全否定“中国传统”“中国精神”“中国道德”,这是两码事,而是要为我们的传统、精神与道德重构理性文明的逻辑基础。就如同“青蒿素”,我们必须寻找到其治病的机理一样。那些死抱着圣学的巫觋士人,对现代文明的理性精神与人文道德充满“阶级斗争”的敌视,他们为求一己之私利,假“传统”之名行巫术之实,最终都将被历史的潮流淹没。

原创文章,转载请注明作者老墨
精品测算
  • 出生日期
  • 出生时辰
  •     性   别

栏目导航